日本核冷却废水执意排放引广泛担忧,中国研制吸附固化蒸发浓缩法或解燃眉之急
来源: 永康市中翼工贸有限公司发表时间:2022-09-05
近日,日本有137万吨核废水要排入大海的新闻,搅动着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心。
记者获悉,由浙江工业大学教授金志敏与永康市中翼工贸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成功一种惰性高分子吸附剂。经过连续两年模拟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可将储量巨大无法继续液态储存的核冷却废水,采用纯物理吸附将其固化储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简易蒸发浓缩工序,达到固态储存和减量储存等安全处置核废水的目标。该课题组负责人黄建社对记者说,这种吸附材料成本低,可以循环利用,成本低,操作方法简便。该技术方案如果推广,有望解决日本核废水无须排放入海的难题。
浙工大教授金志敏对记者说,该新材料对液态核废水的固态减量储存的效果是确定的。但是,限于浙工大的科研条件,对浓缩核废水中的氚、铯134、铯137、碳-14、钴-60、锶-90、钌-106、碘-129等多种放射性物质的具体数据,尚有待具有核放射监测条件的实验室及专家继续试验论证。
记者获悉,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7月22日举行会议,正式批准东京电力公司(东电)制定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东电随后将着手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工程。世界舆论认为,日本将137万吨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好比发动一场核战争,周边国民要受核辐射的“二遍苦”,遭“二茬罪”了。
据环球时报23日报道,海洋事务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作为“捕鱼大国”和“吃鱼大国”,必将首当其冲,受到核污染水排海影响,海产品出口也将受阻。沿海地区日本、韩国、中国民众患病风险增大。
据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宁波大学特聘研究员郁志荣认为,有良知的日本国民和学界应与日本政府抗争,强烈要求岸田政府高度重视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问题,果断推翻排放决定。国际社会也要阻止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危害地区,乃至全球海洋环境损害民众健康。
众所周知,2011年发生在日本的“3·11”事故中,海啸使大量海水涌进了福岛核电厂,而为了应对事故,东电在厂区建立了1044个污水储罐(截止2022年底),储存污水量可达200万立方米。但污水储罐的建设于2020年底结束,总储水能力高仅达到137万立方米。显然,剩余储罐空间不多了,若不及时处理排放掉,到2022年污水将会灌满,对环境危害很大。如此来看,日本为了解决核液态废水储存的难题,决定将137万吨核废水排入大海,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我国外交部发言人22日表示,日方这种置各方关切于不顾,企图制造既定事实的做法,极其不负责任。
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评估报告明确指出,如果福岛核电站含氚废水排入海洋,将对周边国家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同时现有经过处理的废水中仍含有其他放射性核素。若一旦将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排入大海,将危及海洋动物、水生植物的生存环境,导致物种变异死亡,放射性物质进入到食物链,在食物链中逐渐堆积,终将会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黄建社对记者说,固态吸附蒸发浓缩法,将填补我国核冷却水泄漏应急处置领域的空白。目前,该新技术已列入我国应急部应急装备技术目录。该技术曾在“G20”杭州峰会筹备护航期间,发生在长深高速永康段2016-7.15重大溢油应急抢险中,在不截断水流的险情下,能够快捷阻截吸附水上溢油,安全环保物理吸附模式将其清除。为G20杭州峰会保驾护航,为钱塘江沿岸水系环境安全立下不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