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类危化品泄漏吸附新材料及应急预案风险分析

来源: 永康市中翼工贸有限公司发表时间:0000-00-00

                                黄建社  胡武军    

(永康市中翼工贸有限公司   中国浙江永康  321300 )    

摘要:文章涉及海岸船舶码头危化品泄漏吸附清除新材料以及应急预案的风险分析及危机反应。试图借鉴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G25长深高速公路永康段突发7.15重大溢油泄漏事故危及钱塘江水系源头-永祥溪应急策略曾启动《永康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用新型环保FG惰性吸附材料技术应对,在洪水来袭的险情下,将溢油快捷阻截物理吸附,禁用化学消油剂,最大限度遏制事故恶化,避免事态加剧,制止次生灾害引爆 确保钱塘江水系水生渔类环境安全,圆满完成G20杭州峰会安保任务

本文阐述论证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是完全可以消除减少事故的危害,可最大程度降低事故损失。作者结合近年发生的危化品泄漏案例,分析预案不足,在修订修改预案、应对策略、应对物资、应对技术等多元化防范决策上提出实用性科学性的建议,促进提高控制危害社会公共环境安全的能力,为提高应急管理、应急预案决策者与社会应急力量的综合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泄漏物理吸附  二次化学污染  高分子复合材料  海洋水域污染

       溢油应急预案   控制次生灾害   环境危害治理      防灾策略    

 引言

油类、芳烃类等化学溶剂泄漏应急预案,是预防海上船舶作业以及生产和储运过程中应对各种突发泄漏污染事故的关键策略。应急预案不当,所产生灾害风险就越大,缺乏完善应急预案与应对技术措施是引发次生事故的根源,我国应急预案风险防范体系上还存在不少的认识盲区,应对突发事件整个周期全方位系统性防范措施的缺失,灾后缺乏传播防微杜渐应急科普理论宣传。保护环境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国家的基本国策[1]。

文章涉及中国发明专利产品[2] - FG高分子惰性复合材料,从理论与实践证明该材料无害无毒、无味、耐高温、无氧化性、无腐蚀性等理化性,应急处置过程中能够快捷达到不可逆物理吸附效果,持油性好,封锁污染物及重金属,有效控制污染源扩散渗透,填补惰性复合材料用于应急领域的空缺,有利减少次生灾害污染环境事故,有利保障人民财产与环境安全。

该新材料技术;在危管防污应急治理上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次生灾害和二次污染,对海洋水域生物无害无毒环境友好,可节约90%人工费和80%材料成本。

从中填补传统应急预案储备物资中的缺项;因目前PP吸油毡、PP吸油拖栏、PP吸油棉、植物吸附剂、活性炭、消油剂、收油机等设施在使用过程中成本居高难下、油污难以彻底清除、易燃易爆、容易次生灾害、危害环境安全等弊端难题。

该新材料技术;控制船舶港口突发溢油火灾、水面油火险情曼延,起到吸附、灭火、阻截多重功效。可广泛应用于海事船舶应急领域、危化品港口码头、交通道路运输、大型油库防泄漏、防火、防爆应急控制处置、工矿企业油污水分离、防灾、减灾等环境危害专项应急治理。已获中国发明专利1项,外观专利3项。

1. 背景技术

2017年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原油进口量4.2亿吨,这是我国首次超过美国成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原油进口船运给中国带来的溢油应急风险成为海洋环境污染的重大风险要素。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好重大风险防范和污染防治以及扶贫脱困三大攻坚战,其中把污染防治列为攻坚战来部署耐人寻味。至少表明了国家对环境污染的现状已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党的十九大三中全会又提议把生态建设和五大生态理念写进宪法。

众所周知,海上船舶运输的石油类、芳烃类、化学溶剂类以及生产、储存、运输过程的跑冒滴漏、泄漏等现象大量发生,由于应急预案陈旧,处置技术能力不足,很容易引起次生重大环境灾害。就连内陆一些环保措施较完善的大型工矿企业,由于应急预案落后,处置物资储备不足、技术设施落后,危化品泄漏事故也屡见不鲜,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与次生灾害重大事故频发,引发群体事件影响社会和谐安定。所以,作者在对传统落后应急预案风险分析、危机应对基础上,从预案创新完善角度出发,试图将全新的环保型高分子溢油吸附材料技术向读者介绍,以期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治理水平。

 

3、传统溢油泄漏应急材料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

3.1.传统应急预案防治措施:当发生油类、危化品泄漏突发事件时,应急处理部门一般都采用pp围油拖栏、PP吸附棉、吸附纸、化学消油剂等传统吸附材料或用石灰中和、或用水冲洗或用沙土覆盖等洗消法,应急治理污染环境事故报料中遇见诸多缺陷;后置废弃物处理困难,导致次生造成事发地土壤环境永久性破坏;若中和后又直接用水冲洗,则危化液会随水渗流到附近农田、地下水、地表水源,导致二次污染和次生灾害。

3.2.传统材料吸附PP-2吸油毡,其油水分离性较差,一般为可逆性吸附方式。此时若遇雨水冲淋、污染物就会随水稀释溢出,往往造成次生重大灾害;PP吸油毡的漂浮性也不够理想,吸油后一般24个小时内就必须打捞上岸,否则就可能沉到水底无法打捞,容易次生环境污染。

3.3.用传统的石灰来中和泄漏在道路上的苯酚,一遇大雨苯酚就随雨水稀释,渗流到周边土壤、次生污染新安江水系。新安江是杭州等大城市的重要水源,该泄漏事故落后的处置方法因而引来社会各界一片质疑声和反思。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有关应急部门至今仍然各唱各的调,没有对落后的应急预案进行升级换代。

3.4. 结论 传统应急材料所产生的次生灾害,远远大于应急现场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但是令人无奈的是,这些落后治理方法在溢油处理上还在普遍沿用。

国际上近几年开始使用有机吸附材料,如合成有机聚丙烯 PP 喷融无纺布吸附材料及纤维棉布,使用成本较高,遇明火易燃,产生有毒烟气,在治理液态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泄漏事故时、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安全,危及无公害后处理。目前欧州国家所生产的化学合成吸附剂,其成分为有机化合物,如 SP-X 系列化学泄漏吸收剂,使用成本昂贵,吸附每公斤化学溶剂需人民币180元成本。产品性价比低,吸附量仅为自身重量的 0.75~1 倍,吸附化合反映速率长达10多小时,治理剩余化合物成糊状、导致废弃物无公害化后处理的一道难题。

目前有些国家又研制出运用如树皮、海藻、锯末等废物利用新型吸附材料,较之PP棉产品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易燃易爆的缺陷、遇到水面溢油失火的场景就无法治理,按传统预案使用消油剂去化解危机、次生环境灾害悲剧还将重演。将新型高分子复合吸附材料列入应急预案与应对决策后将有望破解应急治理难题。

 

4、高分子复合FG吸附材料用于应急对策上的创新点

   

4.1.该材料用于应急防范上具有油水分离性好,物理不可逆吸附性能好等显著特点的优异性能,可说是博采百家之长,集众家之优于一身。可以用于应急防治芳烃类、燃油类、化学溶剂类(甲苯、氯苯、二甲苯、乙基苯、六氯苯、苯酚、环己烷、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甲醇、乙醇、汽油、柴油、机油、齿轮油)等污染物以及重金属泄漏事故控制,起到强吸附、强固定、灭火防爆的救灾防灾作用。

4.2..该材料具有超强吸附原理;其特殊纳米微细孔空隙结构组织,吸储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大,微孔组织构造有超强的物理吸附力场,吸附速率快,吸附后污染物遇水不会稀释溢出,阻止污染物渗透扩散次生灾害。

4.3.该材料技术适用于海洋或水面化学溶剂污染应急预案与应急治理;纯物理吸附模式,应急处置过程中无任何化学反映,处置后水面立即恢复原有的洁净状态,所以对水生鱼类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解决传统预案中化学洗消方式产生的次生危害对水生鱼类、藻类等水生植物水域环境污染的一大难题。

4.4.该材料技术适用于道路运输防油类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上,不但储运轻便,处理成本低,而且能够将事故消除在萌发期,赢取最佳防范时机,制止污染源扩散。若在应急处理交通道路意外泄漏事故中,遇散布路面的吸附砂垫来不及清理,可先让车辆车轮辗压通行,因其摩擦系数大,还能起到防滑作用,消除交通隐患,确保道路快速畅通。

4.5.该材料技术用于化学溶剂生产、仓储、加油站应急预案治理上,备而无患;可根据不同场景制成不同形态FG吸附垫置放于化学溶剂管道阀门正下方,吸附跑、冒、滴、漏下的少量化学溶剂泄漏物,能有效避免储罐化学溶剂泄漏物污染地下水源、地表水域环境。遇地面泄漏物不慎起火时,用FG吸附颗粒防污治理可起到窒息氧气阻断火源,制止火情蔓延,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4.6.在挥发性较大的芳烃类化学溶剂的生产储存场所内使用高分子复合FG吸附包防污治理;能够快速净化游离室内各种有毒、有害污染气体,保障生产、储存场所环境安全,吸附包可定期经阳光暴晒脱附处理后重复使用。

4.7.该材料用于应急抢险后置处理成本低;可将已吸附芳烃类化学溶剂进行脱附回收处理,脱附后还可重复使用。遇吸附油类清除打捞的废弃物会呈固体状、放便清扫装袋打包运输,吸附有关化学有毒危险物品按政府规定法规处理。

    

5、泄漏事故应对策略落后导致次生环境害的风险分析

5.1. 案例2005 年 11月 13 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导致6 名工人失踪,受伤人员近70 人,发生爆炸的是该厂苯胺装置硝化单元,T-102塔发生堵塞,循环不畅发生泄漏,根据预案而采用传统易燃物PP喷融棉进行吸附,不当发生闪爆引发爆炸。爆炸发生导致泄漏源扩大,便采用石灰中和、砂土填埋等处理。当时应急处理后表象正常。但4-7天后,发生次生灾害和二次污染,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给沿江城市用水造成水质严重污染,给大马哈鱼的生态也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类似化工厂大型储液槽罐设备老化,管道腐蚀等原因也常常导致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严重危害环境事故[3] 。

5.1.1.应急预案风险分析:这是一起早期的典型的应急预案落后导致的重大环境灾害风险发生的案例。可惜,当年没有引起专业应急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环保部门的重视,当时普遍认为出现特大化学污染事故时,尚没有好的办法来保护环境不受损害的;对事故现场的人身安全保护是第一位的,环境保护是次要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并没有在应急科普理念上做文章,仅从行政职能方面去追究有关官员的责任。错过了举一反三如何提高应急管理科学水平的机会,巨大的代价并没有换取教训和提升应急科普知识水平。

5.1.2.应急防范对策建议:遇到类似化工泄漏事故时:第一步,应急人员必须穿戴防毒面具,第一时间采用灭火防爆的惰性物理吸附材料(惰性FG吸附颗粒剂、吸附垫、吸附拖栏、吸附棒等),就近把泄漏的化工易燃易爆液体围堵、吸附、覆盖,使之液体变固,易然变不燃,将泄漏危机风险迅速控制。注意,且不可以用管道将其排入暗管或进入公共管道,以避免扩大污染源。

第二步,如果遇失火爆炸的情况,也不可随意用水冲洗造成污染源或流淌溢出造成火势扩大;而是应该将前述惰性物理吸附材料,铺撒在泄漏液体的周边进行围堵以防危机扩大。

第三步,必要时应该在安全距离挖堵截沟,内填灭火防爆强吸附的惰性吸附材料,可以有效地将泄漏的化学危化品拦截,以防向周边扩大火势范围。第四步,确认泄漏源被控制后,将吸附材料用防静电工具清扫装袋回收。后处理无害化措施须严格按规定的技术措施处理。

5.1.3.结论:针对应急预案要不断更新,掌握专业应对策略技术,配储惰性防火防爆的物理吸附材料,禁止使用易燃吸附材料,落实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系统性防范措施,不但确保现场人员人身安全,而且能够有效制止或避免次生重大污染环境灾难。

5.2. 案例;2011年6月4日22点55分左右,一辆装载有化学品苯酚的槽罐车,在由上海开往浙江龙游的途中,经杭新景高速公路新安江高速出口互通主路段内(S31龙游方向48公里+200米处)时发生车辆追尾事故,导致部分苯酚泄漏。建德市、杭州市两级政府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对泄漏的苯酚用石灰进行酸碱中和方法处置,截至6月5日中午12时发生交通事故的现场始清理完毕。媒体报道称残留在现场的部分苯酚得到清除。不幸的是,更大的次生灾害发生在应急处置4-5天以后:事故发时正逢暴雨影响,导致大部分泄漏苯酚高毒物质随雨水径流、土壤渗透污染新安江,造成部分水体受到严重污染。造成桐庐、富阳5家水厂35万吨日供水量停止取水,45万人口饮用水受到污染。其他生态影响不可估量。此事件引起省委领导高度重视,为了确保新安江下游用水安全,新安江大坝加大泄洪水量,加速水体更新[4]。

5.2.1应急预案风险分析:据事后专业人士分析:“其实应急处置只是清除了高速公路的苯酚,而且任由苯酚流入周边泥土层。真实情况,苯酚残液并没有按规定固态封锁彻底消除。分析欠缺完善应急预案而造成没有惰性固体防火、防爆吸附材料应急物资储备,无法应对清污防堵作业。所以应急处置人员为了尽快恢复交通减少负面影响,采用传统预案技术措施,将石灰与苯酚中和洗消方法处理,石灰虽然回收,最终导致冲洗液渗透径流次生污染到周边土壤地下水层。

因为本案欠缺完善应急预案与全方位应急防控策略,所以次生环境危害风险也未能及时作出评估,处置中以致污染源渗透扩散,引发次生灾害,直接危及到离案发地5公里外新安江水系环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至少数十亿元人民币。其实这些落后的洗消应对方法在日本及西欧、美欧国家法律法规上是禁止的,我国危管防污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应急策略有待不断完善修正。

5.2.2.建议应急防范对策:正确的预案技术措施应当是这样的:第一步,应急人员穿戴预防苯酚中毒的防护服装,用惰性强吸附材料迅速覆盖所有泄漏苯酚的路面,迅速将苯酚液体以物理吸附方式回收,装袋。这样很快可以恢复交通。

第二步,观察苯酚泄漏到周边土壤和区域的情况,迅速在泄漏区域之外至少10米处,挖掘深沟,深沟的宽度和深度应该合理判断土层的结构,在沟内填埋高分子吸附颗粒或吸附垫,围堵污染源渗透扩散危害周边环境。若落后预案淘汰应对方法完善,是完全能够将污染源有效的控制,即使遇上大暴雨,苯酚也会被吸附封锁成固态状,避免发生次生重大灾害。

5.2.3.显而易见的教训:当时若有应急预案技术与次生灾害防范措施物资,那么,远离事发地5公里之外的新安江富春江的水源就不会受到危害。可惜的是,该事故发生以后,媒体和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关注的是,新安江水源不应该有危化品运输车辆出现,却很少见到从应急科学技术角度报料,如何提升我国应急管理水平、更新应急预案,防范决策等方面去考虑问题。可见,应急管理部门与应急技术研发单位存在着跨越式思维鸿沟,亟待磨合与改进。

5.3.案例、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损害情况; 中新网2012年6月21日电 国家海洋局今日在其官方网站公布《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关于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5.3.1.应急预案风险分析:专家分析,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之所以造成如此大的环境污染影响,其原因有二点。一是溢油事故发生时对溢油危害估计不足,二是为了掩盖真相怕被媒体曝光,有可能私自采用了消油剂进行违规作业。

而国际溢油组织公约规定:消油剂只能在距海岸200海浬且风浪大无法采有用其他收油措施和吸附措施时才可以使用。众所周知,消油剂本身也是化学有害品,消油剂对环境的危害被大大低估。消油剂并不能将溢油消除,只能起到在水的作用下将大颗粒油乳化细化生成微小油颗粒的作用,并不能消除油对水生物的毒害,相反,消油剂加剧了油对水生物的毒害。因为浮油只是对飞鸟有害,对鱼的损害相对比较小。可是如果把油化成微小颗粒的话,就会进融入浮油生物鱼类及水生植物的活体组织内,导致死亡和变异,一旦触岸,对岸边的鸟类、哺乳动物、两栖类、爬行类以及植被也会产生极其严重影响。业内就有句俗语“消油剂益鸟害鱼”。说明消油剂是不能用于近海溢油处理的。这也可以有力解释,为什么钻井平台溢油大量使用消油剂后,会对中国沿海渔场产生巨大的生态破坏作用的机制原理。对私自扩大使用消油剂范围的应急处置单位也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5.3.2.存在次生环境危害风险:国际、国家政府明令禁止在淡水和近海浅海使用的消油剂,却被改头换名列入政府采购和大型国企的溢油应急储备库,仅2018年全国至少约有2000余吨进入各种溢油应急储备库。若一旦案发,应对水上溢油事故应急处置,次生我国的海洋及水域环境灾难性悲剧又会重演。此情此景引应当起广大环保人士的抵制和担忧。呼吁政府监管部门对公然违背国际公约的采购储备消油剂的应急单位进行干预,对私自使用消油剂的损害海洋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强化应急管理,对应急预案更新换代,重视专业应急人员培训,明令禁止使用消油剂的违法行为。

5.3.4.存在应对困境:海上钻井平台的泄漏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具有泄漏时间长,比较隐秘不易被发现,海上风浪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常规的吸油毡、收油机难以见效,很容易就出现私自使用消油剂的情况。所以,首先钻进平台的管理部门必须要树立高度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呼吁全社会为祖国的蓝天白云而献计献策。

5.3.5.建议应急防范策略:环保模式物理吸附治理对策。

第一步,一旦出现钻井平台溢油的迹象,立即检查锁定溢油区域。根据海水深度划定溢油效应范围,据此投放FG吸油拖栏,将溢油控制在钻井平台直径300-500米保护圈内。吸油拖栏可以无限连接100米至1000米长以上,漂浮海面耐风浪,具有10吨的拉力,吸油之后几个月不会下沉,无须锚固固定,投放简便快捷,兼具围堵和吸附油污的能力。起到PV围油栏所起不到的作用。

第二步,在投放好的FG吸油拖栏圈内,抛撒FG吸附颗粒剂物理吸附,一般从上风口将袋口接触水面倾倒即可,在水的张力下,吸附颗粒会自动往有油污的水面扩散,使之布满拖栏内,比投放PP-2吸油毡节省人工80%,节省材料费50%以上。此时,油污将会迅速被吸附封锁在高分子FG吸油颗粒内,且对水生物完全无毒。一般情况下,在发生溢油源头未彻底消除状况下,可以任其吸油颗粒漂浮海面、长达几个月也不会下沉。若确定溢油终止,即可将围油拖栏范围缩小、用捞网将吸附饱吸油颗粒打捞后装袋回收。如溢油场景续发泄漏,可反复投放吸油颗粒清除治理。

作者不敢班门弄斧,意在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提升应急预案讨论,杜绝此类次生重大事故重演。如有不当之处,欢迎赐正。

 

5  7. 15溢油事故应对策略补上中国溢油应急能力短板

5.1.成功案例:2016年7月15日凌晨,G25长深高速公路(金丽温)永康段,毫无征兆蹊跷地发生了一起18吨润滑油泄漏钱塘江水系源头-永祥溪的特大突发事故。永康市中翼环境污染治理队、千禧救援队、先锋水上救援队等社会救援组织,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首次政府主导的大型化学环境污染应急救援活动;从7月15日7时50分接受应急联动指令起至9月底结束,历经75天,依照完善应急预案与应对技术,控制次生灾害爆发,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油污防控清除、土壤治理等恢复工作。[6]

中翼公司研发的这一省级新产品项目[7],在通过浙江省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验收以后,再次从实践验证了FG高分子吸附材料用于应急领域所预料不到的社会效果。事故发生后3个月来,永康市有关部门,多次对受污染水域环境进行水质监测及长期观察,均未发现永祥溪因此次事故对下游水质及武义江水域综合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5.1.政府重视应急管理;作者以亲身经历深刻体会到,事实证明,金华市、永康市应急办领导的2016-7-15特大溢油事故应急抢险活动是极其成功的,是由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应急联动的实践创新,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取得胜利的典范,也是一次将科学创新技术用于溢油应急处置而圆满成功的范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华市应急办祝副主任、永康市应急办童副主任等应急联动的负责同志,在特大溢油突发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给中翼救援队下达应急响应指令;并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亲临现场,与各部门密切协作团结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有关应急办各级领导,在危急关头敢于抛弃传统落后的应急预案旧思维,勇于担当,勇担责任,大胆拍板,顶住压力,启用先进的中翼溢油危化品吸附新材料和新技术,切实保护了下游金华江、兰江、富春江、钱江水系水域环境的安全,避免溢油应急措施不当导致次生特大环境危害事故,为保障G20杭州峰会的胜利召开作出了杰出贡献。

5.2.专业救援队伍:此次G25长深高速公路(金丽温)永康段特大溢油事故,之所以大胆采用了中国的发明专利物理吸附技术,使用社会力量以最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创新居功至伟。

金华市应急办与永康市应急办原筹备计划7月15日在永康开展“护航”G20综合实战演练暨应急力量检验活动,后因故推迟20日举行。永康中翼应急队自接到参加演练通知后、配备物资时刻待命,谁知真巧遇上七·一五突发溢油事故,一声指令即刻响应,奔赴现场,快速化解险情。应了一句俗语叫天佑中华。

5.3.应急物资保障:浙江金华市永康(中翼)环境污染治理应急救援队接到省市应急办险情通报后,组织30余名救援人员奔赴现场,按照应急预案开展8昼夜抢险,针对水面油污围追堵截,布控高分子复合FG吸附拖栏,将油污严格控制在该河段1000米上园水坝内,按照处置预案,采用高分子复合FG吸油拖栏360米,FG吸油颗粒6.62吨、FG吸油垫1.54吨,从事发7月15日8时起至9月底结束,累计清除油污河段约长1000余米、水域面积约2万平方米。清理高速公路路坡约300平方米;清理及改良受污染的农林田地约1.3万平方米,全程采用物理吸附模式将油污彻底清除,累计打捞油污废弃物达30余吨作无害化处理。

5.4.应对决策科学:完善应急预案,配备足够应急资源,及时评估溢油次生危害风险,应对技术方法科学。7.15油污处置过程中未使用任何化学品消油剂,PP吸油棉等传统材料,全程选用新型高分子复合FG吸附材料,化解洪水来袭油污泄流险情,确保下游水域环境、水生渔类、植物的安全,此举打破国内外溢油环保模式治理的新纪录。2016年12月8日,永康市中翼工贸有限公司应邀参加了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溢油技术交流大会。得到与会各国专家破天荒地高度评价了“7.15”事故所采用环保模式应对防灾、减灾成功典范。

此次应急救援活动为G20杭州峰会的安全作出了贡献,永康市朱市长和人大常委会陈主任专程对参与应急救援的有关组织和队伍进行了慰问。但因种种缘故,有关社会组织在应急活动中的物资费用一直没有落实补偿。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永康市第一线优秀工人全国人大代表的黄女士,在了解情况以后,认为有必要从立法层面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在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提交了有关要修改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要重视社会应急救援组织的立法议案。引起全国多家媒体的报道。

5.5、总结经验教训:永康7-15特大溢油事件若沿袭采用传统应急预案与应对措施,依旧2011-6-4杭新景高速公路苯酚泄漏时用石灰中和、砂土填埋、清水大量冲洗等落后预案应对,现场可能1个小时就处置完毕,应急办也不会由此承担什么责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兹生的二次污染和次生灾害,必然就会毫不留情地展现出来。那时与永祥溪永康江、金华江、兰江一脉相传的富春江和钱塘江就会大量漂浮褐兰色的油污,富阳桐庐两岸民人以及沿江生态和美丽环境都会深受其害。更可怕的是,毫无疑问会被在G20杭州峰会采访的世界各国一千多名记者关注报道,有可能给我国在政治上、经济上造成不良国际影响。

6、摘自《长江南京段船舶溢油应急计划》 3.7.2.3化学消油剂

1)任何情况下使用化学消油剂,均应经溢油应急指挥部批准。并且喷洒化学消油剂最好使用专用的喷洒设备,如无专用喷洒设备,也可使用船上的消防泵代替。
   2)决定是否使用化学消油剂,应考虑下列因素:
·在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有火灾、爆炸等危险,以及危及人命或设施安全的不可抗拒的情况下。
·对于物理、机械的方法难于处理的溢油,采取化学消油剂促使其向水体分散所造成总的损害比把溢油留在水面上不处理的损害小。
·溢油可能向水产养殖区、环境敏感区移动,威胁着商业利益和损害着自然环境,并且在到达上述区域之前不能通过自然蒸发,或在风浪流的作用下而自行消散,也不能用物理方法围控和处理。
·溢油的类型及水温适合于化学分散(一般来说,水温需高于拟处理油的倾点5℃以上),气象等条件宜于分散溢油扩散。
  3)限制使用化学消油剂的原则
下述情况不宜使用化学消油剂,但发生或可能发生有火灾、爆炸等危险,以及危及人命或设施安全的不可抗拒的情况除外:
·溢油为汽油、煤油等易挥发的轻质油,或呈现彩虹特征的薄油膜。
·溢油为难于化学分散的油,例如有高蜡含量、高倾点的大庆原油、华北原油等。
·溢出油为在环境水温下不呈流态或经过几天风蚀后形成有清晰边缘的“巧克力奶油冻”样的厚碎片。
·溢油发生在封闭的浅水或平静的水域。
·溢油发生在环境敏感区或电厂冷却系统的吸水口。[8]

6.1结论:众所周知,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全面决胜小康社会要打赢三个攻坚战,其中污染防治是极其重要的总决战和总攻坚战。从上述应急应对策略看到我国近年来应急预案50年一贯制,没有大的变化,一般只考虑应急现场的简单处置,很少考虑由此产生的二次污染和次生灾害的实用技术和处置措施。所以,国内历次特大化学污染事故,或多或少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且,多数部门编制应急预案缺乏创新技术与全方位应对策略。这种状况受过去几十年一定的时代背景局限。但是目前进入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阶段,这种落后的应急预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此作者呼吁有识之士投身到这一创新改革之中,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力量。                                                                       

随着中国“十二五”规划环境保护政策的严格实施,人们对环保意识不断提高,高分子复合FG超强吸附材料必将成为危管防范应急领域泄漏防控制应对创新技术,为提高我国防灾、减灾,改善生态环境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001]42号国务院文件

[2]《一种吸附泄漏芳类化工溶剂用的吸附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黄建社,黄颖

国家发明专利号:201210166502.2

[3]《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年05期作者[吴起;汪丽莉]

[4]《浙江在线》杭州6月6日讯 [记者 徐晓]

[5]2012年06月21日 来源 中新网 国家海洋局官方网站公布《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关于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6]《永康春秋》2017年第1期

[7] 浙江省科技厅[2012]117号文件新产品研发试制项目编号[2011D60A750098/2011D60A750104]

[8] 《长江南京段船舶溢油应急计划》宁政办发〔2003〕1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