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东海上油船爆燃,火光800米高 泄漏的油污染有多大?

来源: 永康市中翼工贸有限公司发表时间:2018-04-11

       2018年1月6日20时许,巴拿马籍“SANCHI”(桑吉)油轮与香港籍散货轮“CF CRYSTAL”(长峰水晶)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发生碰撞,碰撞造成装有凝析油的“SANCHI”油轮起火。

14日中午,燃烧了多天的“桑吉”轮突然发生爆燃,全船剧烈燃烧,火焰达到800至1000米左右,烟柱达3000多米。剧烈燃烧后,“桑吉”轮沉没,船舶溢出的油仍在沉没海域燃烧。事发后,32名船员全体失联。我国多艘救助船、清污船、拖轮等紧急赶往现场实施救援。目前搜寻到三具遇难者遗体。

“桑吉”轮的残留物和残油燃烧,并形成了10平方公里的油污带,溢油情况严重。

1月15日,“桑吉轮”大火已经熄灭,开始清污工作。

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空海立体监视监测,扩大监测范围,并针对沉船溢油开展监视监测,及时掌握溢油分布、漂移扩散状况,有效做好事发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影响评估。

那么,泄露的油污怎么办,目前污染危害有多大?请看下文记者发回的报道↓↓

14日下午16点45分,经确认“桑吉”轮已完全沉没。沉没位置为北纬28度22分,东经125度55分,位于事发水域东南约151海里。船舶溢出的油在沉没海域燃烧。

国家启动紧急救援

据悉,事故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立即成立海上应急监测领导小组,启动海上应急响应,利用船舶、飞机、卫星等手段,高度关注事故态势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好落水人员漂移预测、搜救海域海况预报等工作。目前搜寻到三具遇难者遗体。

据调查,“桑吉”轮为巴拿马籍油船,英文名“SANCHI”,隶属伊朗光辉海运有限公司(BRIGHT SHIPPING LIMITED),船长274米,本次装载有凝析油约13.6万吨,由伊朗驶往韩国。据央视新闻报道,伊朗方面则证实,“桑吉”轮上的32名船员全部遇难(该船32名船员中有30人是伊朗籍)。

△救助人员登上“桑吉”轮

13日,上海打捞局的4名救助人员吊送至“桑吉”轮船艉甲板,在救生艇甲板发现两具遇难船员遗体。随后,救助人员进入船舶驾驶台,未发现其他遇险船员。救助人员取下“桑吉”轮的黑匣子后,试图进入一层生活舱,生活舱内温度高达89℃,救助人员无法进入。

随后,救助人员对两具遇难船员遗体进行妥善处置,连同“桑吉”轮黑匣子一同带回。

“桑吉”轮被火海吞没 大面积溢油

就在“桑吉”轮14号中午发生剧烈燃爆后不久,央视记者乘坐国家海洋局的海监飞机进行了空中勘察。达到事故海域后,目睹到了桑吉轮被火海吞没的场景。

央视记者 杨理天: 我们还没到现场就已经看到了巨大的烟柱,说明这个烟已经穿过了云层,而我们现在透过鱼眼窗,看到桑吉轮已经完全沉没了,海面上只有桑吉轮的残留物和残油在燃烧,而且形成了10平方公里的油污带,前两天才3平方公里,这个溢油情况非常严重。

中国海监东海航空支队执法队主任科员 冯坤友对记者表示,到达现场以后,申请下降高度到1800米,现场云比较多,我们从云的空隙看见,现场大概有150米半径的火海,真正称得上是火海,在火海的东侧有长约十公里 宽约1公里,面积大概约10平方公里的油污带.

中国海监东海航空支队执法队主任科员 滕达 :从我观察到的视频来讲,还是有部分是在海面上的,我们下午1点45分达到现场就发现,桑吉轮大部分都已经沉入海面以下,留在海面上的就是桑吉轮的一些剩余物,还有一些残油在燃烧,燃烧的范围,我们目测观察,可能有150米半径的这样一个范围,现场的火势是非常大,形成的烟柱也是非常大,高度可能达到3000多米。

这是我从业以来,比较严重的海上事故,尤其是油轮到目前为止,我们现场判断是已经沉入海面以下了。下一步对海洋环境有什么影响的话,需要主管部门进一步来监视。

溢油情况严重 国家海洋局将扩大监测范围

国家海洋局开展的空、海立体监视监测显示,14日15时许,“桑吉”轮船船体整体没入水中(北纬28°21′48″,东经125°57′55″)。因船体爆燃,大量油污在其周边海面燃烧。

目前海上只有“桑吉”轮的残留物和残油在燃烧,且形成了10平方公里的油污带,溢油情况严重。

“桑吉”轮之所以燃烧这么久、还不时发生爆燃,主要是因为事发时,该船装载有约13.6万吨凝析油。同时,除了货舱中的凝析油,“桑吉”轮自身油箱还装有近1000吨重型柴油。

凝析油又称天然汽油,其挥发性极高,混合在空气中容易产生燃烧或爆炸。经过燃烧后,还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成分,会对海洋环境存在潜在的影响。此外,凝析油含有硫醇等一些杂质,一旦挥发到大气中还可能产生一定的大气污染。

此前,国家海洋局网站发布消息称,1月12日9时,监视发现事故船舶附近有彩虹色的轻微油污带,采样分析显示,海水中石油类物质浓度为5.46~21.3μg/L。13时,事故船舶附近海域发现长约5公里的油污带,自船首向东北方向延伸,呈羽毛状,右舷中部附近海面油污仍有燃烧情况。

1月13日,监测人员在事故船舶附近海域进行了采样分析,监测结果显示,海水中石油类物质浓度高值为25μg/L。

据悉,事故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立即成立海上应急监测领导小组,启动海上应急响应,利用船舶、飞机、卫星等手段,高度关注事故态势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好落水人员漂移预测、搜救海域海况预报等工作。

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空海立体监视监测,扩大监测范围,并针对沉船溢油开展监视监测,及时掌握溢油分布、漂移扩散状况,有效做好事发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影响评估。

泄漏的油污染有多大?

据国家海洋局监测,事故船舶距离我国舟山近岸约350公里,爆炸发生前,称“暂不会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国家海洋局东海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勇表示,这块应该属于开放海域,离我们人类居住的地方应该很远,影响很小。

多位专家表示,一旦船体沉没,船中的燃油会在海底缓慢泄漏,污染深层海水和海底沉积物,将会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照以往的经验,如果油船下沉进海里,那么船舶原本装载的油品也会随之沉入海中。接下来,如何处理沉进海底的凝析油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船只为什么会在海上相撞?

随着船只逐步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以及海上运输量的不断增加,船舶进出港的次数也相应增加。由于在港口附近船只密度相对海上显著增加,发生碰撞的几率也成倍增长。当前,世界范围内突发性船舶碰撞事故时有发生发生。据Tuovinen(2006)统计,全世界每月平均有4.6艘船舶发生碰撞事故,其中不乏油船。

类似的油船起火、爆炸事故都有啥特点?

1.火势蔓延速度快,易形成立方体燃烧

由于船舶供生活和工作使用的舱室内在装饰装修中其舱壁、甲板、天花板,多数采用胶合板、聚氯乙烯板,聚氨酯泡沫塑料、化学纤维等材料,加之油船内储备了大量的可燃性燃料,导致了油船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向四周和上下层扩散蔓延,并在短时间内扩展为大面积、多层次的立方体燃烧。

此外,由于油船承载、储存的化工原料、化工产品本身具有高度的易燃易爆性、易腐蚀性、有毒性,一旦发生火灾或泄漏事故,就必然伴随着爆炸、复燃复爆、大面积、多火点等形式的燃烧。

2.环境污染严重,且易于产生国际纠纷

油船承载的化工原料以及自备燃料毒害性、腐蚀性的特点决定了其一旦泄漏或者排放到江河,就很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大气、水资源污染,并且对生态系统造成持久性干扰和损害影响。而且由于油船火灾、爆炸事故泄漏的污染物会随着水的流动而四处溢流,在海面上的灾害性事故造成的污染物不会局限或固定在某一点。一次污染可能会波及多个国家,进而引发国际纠纷。可以说油船爆炸、火灾是一种特殊的海上侵权行为。

3.救援难度大,救援人员伤亡往往惨重

油船安全事故一般来说现场都很复杂,常伴随着燃烧爆炸,火势蔓延猛烈。并且由于有些原料具有腐蚀性,这很有可能会腐蚀救援人员的皮肤及火灾救援器械等,而化工原料燃烧时,释放的有毒气体也会严重威胁到灭火救援人员的安全,极易形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一旦火势失去控制,必将烧毁许多精密仪器和船舶重要设施,使船舶的指挥中心丧失功能,这些都会增加灭火救援工作的难度。

溢油事故的危害

原油及其炼制品是复杂的化学混合物,它不仅具有火灾和爆炸危险,而且对人体有害,当溢到海面上或河流中会造成水体污染,还会危害水生物。这里的危害可分为健康危害、安全危害和环境危害。

1.健康危害

原油对健康的危害最典型的是苯及其衍生物,它可以影响人体血液,长期暴露在这种物质的环境中,会造成较高的癌症发病率(特别是白血病)。除了蒸汽中毒,原油的毒性还可以通过如下三种途径对人体产生危害:

(1)吸入:原油的薄雾或者飞溅的泡沫通过呼吸直接吸入肺部;

(2)皮肤接触:这是原油危害健康的主要途径,任何原油制品都对皮肤有毒性影响。原油通过皮肤表层、毛囊和汗腺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并且这种危害很快;

(3)摄取:这是由于用被污染的手取食物或者抽烟引起的,意外吞食的情况也会发生。

2.安全危害

由于原油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这对个人安全和公共安全都会产生威胁。

海上浮油中的轻质原油或者轻质炼制品的厚油区可能会存在易燃气体,这些气体遇到明火会燃烧而导致复燃。且当浓度很高时,如果清污的工作人员不慎带入火种,就可能引发火灾;此外,清污作业的铁具撞击都会产生火花;甚至非防爆通讯工具的启用也会产生火星,雷雨天气对清污应急作业也存在安全威胁。

此外,当溢油区域离岸近,岸边又有遮蔽物的条件下,适宜的风向能将油气吹至遮蔽区,当油气浓度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引发火灾,同样也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

3.环境危害

原油本身具有毒性,进入水体后对水体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从自然环境到野生动物,从自然资源到养殖资源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并且这种危害的周期往往很长。

(1)对鸟类及其他动物的危害

水体中的浮油对鸟类危害最大,尤其是潜水觅食的鸟类。这些鸟类以浮游生物及鱼类为食,当接触到油膜后,羽毛能浸吸油类,导致羽毛失去防水、保温能力;另一方面,它们可能会因为不能觅食而饥饿或者嗫取油类,损伤内脏最后中毒而死;

(2)对浮游生物的危害

浮游生物是最容易受污染的初级生物,一方面它们对油类的毒性特别敏感,即使在原油浓度很低的情况下,它们都会被污染;另一方面,浮游生物与水体是连成一片的,水面上的浮油会被浮游生物大量吸收。此外,油膜的遮蔽作用影响着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也会使其腐败变质,这会直接影响到其他较高级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的生存。

(3)对渔业的危害

成鱼有着敏感的器官,因此,当它们一旦嗅到油味,会很快地游离污染区域。油对成鱼的影响主要是鱼饲料,而幼鱼生活在近岸浅水域容易受污染。浮油对渔民的影响不仅是因渔业资源受污染造成的,网具的污染所遭受的危害也是较大的。养鱼网箱里的鱼不能逃离,受污染后不能食用。此外,养殖网箱受原油污染后很难清洁,只有更换才能彻底消除污染,这样带来的额外成本也是十分昂贵。

我国溢油应急管理及现状

鉴于上面提到的危害,对溢油现象有没有应急管理和清除措施出台呢?这里先提一下溢油应急反应。

溢油应急反应是指,按事先制定的应急计划对突发的溢油事故采取有效的控制、清除措施,以减少溢油对环境的污染危害的活动。目前,国际上关于溢油应急处理的公约最著名的是《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Oil Pollution preparedness response and co-operation,1990,简称OPRC1990)。该公约于1995年5月13日生效,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溢油防备、反应和合作。

为了对突发溢油事故作出迅速、有效的应急反应,将溢油污染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海洋环境,我国一方面积极加入OPRC1990和相关的国际公约,加大对溢油应急设备的投入,提高履约能力;另一方面加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国家溢油应急反应体系,制定污染应急计划,提高溢油应急反应能力。

其中最显著的法律是2000年4月1日生效的新修订的海环法,使得海事主管部门加大溢油应急工作力度,加强对溢油应急反应的组织管理。目前我国的应急反应机制可以利用船舶、航空、卫星和岸边交管系统等多种方式进行监视,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向指挥中心报告,快速组织船舶溢油防治作业。

目前清除泄露原油的方式有哪些?

(1)物理清除法:包括用抽吸机吸油,用水栅和撇沫器刮油,用油缆阻挡石油扩散等;

(2)化学清除法:采用清除剂或分散剂,把原油分解,使其形成能消散于水中的微小颗粒;

(3)生物清除法:采用微生物,如嗜油菌吃掉原油,或用一些植物来吸附原油。

总结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环保宣传,使全社会都认识和理解保护水域环境的意义,尤其要加强对港口、航运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教育和技术培训,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使得人们认识原油污染的危害,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